第三章 吳國崛起 (1)
關燈
小
中
大
【楚平王好色釀大禍】
現在來說說楚國的事情。
隨著楚平王政權的逐漸穩固,新的矛盾也在產生。公元前528年九月,令尹鬥成然被殺。鬥成然是扶助楚平王上臺的關鍵人物,一度深受信任,然而居功自傲,與楚國的望族養氏(養由基的後人)結黨營私,貪得無厭。楚平王殺鬥成然,並滅養氏滿門。隨後又立鬥成然的兒子鬥辛為鄖公,以示不忘舊功。
楚平王還是蔡公的時候,在蔡國娶妻,生了一個兒子,取名為建。楚平王即位之後,立建為大子,命伍舉的兒子伍奢為大傅,大夫費無極為少傅,共同負責教育大子建。
前面說到,伍舉的父親伍參與蔡國大師公子朝是好朋友,伍舉與公子朝的兒子公孫歸生曾經自幼相交,情同手足,兩家乃是世交。公孫歸生的兒子朝吳也是擁立楚平王的有功之臣,再加上有伍家這層關系,楚平王對朝吳格外恩寵,讓其繼續居住在蔡國,有事必問之。因此,朝吳在蔡國雖然只是大夫之職,地位卻十分顯赫。
天下本無事,自有來事之人,這個人便是費無極。
《左傳》記載,費無極擔任大子少傅,卻不被大子建待見。這一來與他的人品卑劣有關,二來也與大傅伍奢過於強勢有關。費無極既恨大子建看不起自己,且嫉妒伍奢得勢,久而久之,怨念便變成了魔鬼。
公元前527年,費無極奉命出使蔡國,借機拜訪了朝吳。
他對朝吳說:“大王對您的信任,普天之下無人不知,否則的話,他也不會放心讓您呆在蔡國。”
朝吳笑而不語。費無極說的是實話,以朝吳的才能和在蔡國的影響力,楚平王還能讓他呆在蔡國,無疑是極大的信任。
“但是,”費無極話鋒一轉,“令人深感不平的是,您這樣的人物,如果在楚國,至少是個卿,在蔡國卻還只是個大夫,實在有辱您的身份。我願意為您去做工作,讓您在蔡國也有個合適的地位,如何?”
朝吳一下子警惕起來。無事獻殷勤,非奸即盜,費無極向來無寶不落,怎麽會無端端地替他考慮地位的問題呢?他立馬站起來,朝費無極作了一個揖說:“您的好意,我心領了。不過我現在過得很滿足,一點也不操心所謂的地位問題,您還是請回吧!”
費無極訕笑道:“我只是替您鳴不平,鳴不平。”告辭出來,就去了蔡國幾位重臣的府上。
他對那幾位說的又是另一套:“楚王寵信朝吳,所以讓他留在蔡國。你們幾位在楚王心中的分量遠遠比不上他,爵位卻比他高,難道不覺得很危險嗎?”
那幾位本來就內心覆雜——推翻楚靈王,恢覆蔡國的獨立,無疑是朝吳的首功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朝吳曾與楚平王聯手作戰,竟然成為了楚平王的親信,事情就有點尷尬了。一個身居重位的蔡國人,怎麽可以和楚王保持這麽良好的關系呢?這對於蔡國的國家安全難道不是一個嚴重的威脅?這種親密的關系使得朝吳在蔡國成為了受防範的人,本來他應該受到英雄般擁戴,即便當上蔡國的大師也未嘗不可(這個職務他的祖父曾經擔任過),可人們故意不提這茬,只讓他繼續當大夫——經過費無極這樣一提醒,那幾位似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而且明白該怎麽做了。
公元前527年夏天,蔡國人群起而攻之,將朝吳驅逐出境。朝吳也不生氣,跑到鄭國過起了優哉游哉的流亡的日子。楚平王得知此事,勃然大怒,責問費無極:“寡人信任朝吳,所以將他安置在蔡國,日後還會有用得著他的地方。而且如果沒有朝吳,寡人也就沒有今天。你究竟是為了什麽要挑撥蔡人將朝吳趕走?”
費無極說:“臣難道不想朝吳為楚國服務?然而臣早就知道,這個人只愛蔡國,對楚國並無忠心。只要他在蔡國,蔡國就會像鳥兒一樣,很快飛離楚國的懷抱。我用計去除他,是想剪掉蔡國的羽翼,好讓它飛不走啊!”
這樣的解釋,楚平王居然也接受了。
同年春天,吳王夷昧去世。前面說過,夷昧的父親壽夢有四個兒子,老大叫諸樊,老二叫餘祭,夷昧是老三,老四就是那位“嘆為觀止”的季劄。壽夢立下的遺囑,是兄終弟及。因此諸樊死後,餘祭即位;餘祭被殺,夷昧上臺;現在夷昧撒手而去,按道理應該輪到季劄了。但是季劄堅決不當這個吳王,群臣一定要他當,他便故伎重施,跑到鄉下去種田。這種情況下,群臣只好改立壽夢的庶長子僚為君,也就是歷史上的吳王僚。
吳王僚即位三年,率兵討伐楚國。楚平王派令尹陽匄和司馬公子魴出戰,在長岸(今安徽省境內)大敗吳軍,連吳王的乘舟“餘皇”也成為了楚軍的戰利品。
吳軍大將、夷昧的長子闔閭為吳國挽回了一點面子,他對自己的部下說:“喪失了先王的乘舟,不是我闔閭一個人的罪過,你們大家都有份。讓我們同心協力,把餘皇搶回來,以免除死罪!”部下都說:“我們聽您的。”於是選派死士三人,穿上楚軍的服裝,混入楚軍部隊,潛伏在餘皇附近。闔閭亦率軍尾隨楚軍,乘其不備發動攻擊,裏應外合,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,成功地將餘皇搶了回去。
長岸之戰雖以楚軍勝利而告終,但是吳軍的戰鬥力也給楚平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長岸之戰的第二年,公元前524年冬天,楚平王采納左尹王子勝的建議,將居住在葉城(今河南省境內)的許人南遷至白羽,派重兵把守葉城,以防範晉國入侵。公元前523年春天,又派令尹陽匄修築郟城(今河南省境內)。這也是當年楚莊王對付少數民族叛亂時采用的策略,先關好北大門,再騰出手來專心致志對付吳國人。當時就有人評論:“楚王的志向不在與晉國爭奪諸侯,僅求自保而已。”
很難說楚平王是不是學著楚莊王依樣畫葫蘆,關好北大門後,他馬上派費無極前往秦國,向秦哀公求親,為大子建迎娶秦哀公的女兒——回想當年,楚莊王平定百濮和庸人之亂,也是主動向秦國人靠攏,借助了秦國的力量才順利完成的。
至此為止,楚平王作為一位君主的表現可圈可點。如若忽略其使用陰謀詭計誘使王子比和王子黑肱自殺這一史實,他甚至稱得上是一位明君。可是,當他那位千嬌百媚的兒媳婦千裏迢迢從秦國來到郢都之後,他的人生出現了轉折點。
費無極沒有將她直接送到大子建的東宮,而是先安置在賓館裏住下,然後跑去對楚平王說:“下臣白活了數十年,從未見過如此婀娜的女子。”
楚平王怦然心動,趁著夜色撩人,喬裝改扮,跟著費無極去了賓館偷看新媳婦。回來之後,他便不再說話,站在王宮的院子裏,對著一輪明月沈默了足足半個時辰。
費無極看在眼裏,喜在心上。等到楚平王踱回殿內,他小心翼翼地跟上去,試探性地問了一句:“莫非,大王很喜歡秦國公主?”
楚平王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,欲言又止。
費無極說:“喜歡的話,娶過來就是。”
楚平王說:“這,難道可以嗎?”
費無極說:“有什麽不可以?整個楚國都是大王的,大王想要什麽就是什麽。”
楚平王說:“那大子怎麽辦?”
費無極說:“大子又沒見過公主,您再為他說一門親事不就解決了?”
楚平王臉上竟然出現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紅暈。
在中國歷史上,楚平王不是第一位也絕不是最後一位搶兒子老婆的人。現在聽起來,這件事情雖然離譜,但在當時並未引起多大轟動。
同年夏天,楚平王派水軍討伐居住在今湖北石首附近的濮人。費無極建議楚平王:“晉國之所以稱霸多年,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中原各國,而楚國偏遠,所以未能與之爭奪。如果趁這次討伐的機會擴大城父(今河南省境內)的城墻,令大子鎮守此地,加強與北方諸國的聯系,而您則專心經略南方,天下唾手可得。”
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事不正常。大子是未來的國君,按規定必須居住在國都,怎麽能夠派去戍邊呢?但是楚平王很爽快地采納了費無極的建議,命令大子建遷到城父去居住。原因很簡單,據後宮傳來的消息,嬴氏夫人,也就是秦國公主已經懷孕了。
同年冬天,楚平王和嬴氏的兒子熊珍誕生。
費無極非常體貼也非常及時地給楚平王送來一個情報:大子建和伍奢擁兵自重,密謀造反,並且與齊、晉串通,準備進攻楚國!
楚平王不假思索,立刻派人前往城父責問伍奢有沒有這回事。
伍奢回答:“大王搶了大子的老婆,已經很過分了,現在居然聽信這樣的饞言,難道不是很可笑嗎?”
使者當場將伍奢抓起來,送往郢都。
與此同時,城父司馬(地方的軍事長官,相當於現在的守備司令)奮揚接到了楚平王給他的密詔,上面只寫了八個字:“大子叛國,執而殺之!”
奮揚派人將大子建護送去了宋國,然後將自己綁了起來,前往郢都謝罪。
楚平王十分惱怒,說:“命令是寡人親手所寫,是你親眼所見,是誰走漏了風聲,讓大子逃跑了?”
奮揚如實回答:“是下臣所為。當初您命大子駐守城父,交代下臣說,要侍奉大子如同侍奉國君。下臣的智商有限,不能變通,嚴格執行了您的這道命令,對於您後來要殺大子那道命令,就不知道該怎麽辦了,只好將大子放走。後來下臣也很後悔,但已經來不及了。”
楚平王冷笑一聲:“那你還敢來見我?”
奮揚說:“下臣沒有完成您的使命,如果再不來向您請罪,那就是一錯再錯,逃到哪裏都無處藏身。”
楚平王沈吟半晌,說:“你回去吧,就當這事沒發生過。”
西漢劉向著《說苑》,其中有“立節”一篇,便將奮揚這件事收錄其中。楚平王對奮揚的處理,說明人性的覆雜:他聽信費無極的饞言要殺大子建(實際上也是為了讓熊珍成為大子),自是昏庸;有感於奮揚的忠義而寬赦其罪,又頗有明君之度。如果這件事到此為止,倒也沒有釀成大錯。但是,楚平王緊接著又做了一件事,導致楚國此後數十年的動蕩不安,也為他本人死後被掘墓鞭屍埋下了伏筆。
他聽從費無極的建議,處死了伍奢。
處死伍奢也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伍奢有兩個兒子,其中一個叫伍員(yún),字子胥,歷史上一般稱其為伍子胥(xǔ)。
處死伍奢之前,費無極還向楚平王建議:“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很有才,萬一跑到了吳國,必為楚國之患。請以赦免伍奢為名,召他們前來郢都,一網打盡,否則後患無窮。”
楚平王同意了,派使者去找伍奢,要他寫信給兩個兒子,說:“把他們叫過來,則放你一條生路,不然就要你死!”伍奢淡然一笑,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,說:“大王命令我寫信,我豈能不從?只不過請你轉告大王,知子莫若父。伍尚(伍奢的長子)為人仁厚,看到我的信必定會來;伍員為人剛戾隱忍,能成大事,他才不會輕易上當。”楚平王不聽,還是派人將信送到了伍尚做官的棠地(今河南省境內),而且說:“來,則免你們的父親一死;不來,馬上處死他。”
當時伍子胥也在棠地。看到伍奢的親筆信之後,伍尚便收拾行裝,準備出發。伍子胥說:“大王召我兄弟,並不是真想放父親一條生路,不過是想斬草除根,不留後患罷了。我們去或不去,父親都難逃一死,何必讓我們也白白送死?如果連我們都死了,還有誰能夠替父親報仇?不如投奔吳國,借吳國的力量回來為父報仇。”
伍尚說:“我難道不知道這是個圈套?可是大王以父親的性命為要挾,我如果不去,不就是拋棄了老父親嗎?天下人會怎麽看待我們伍家?”
“可是……”伍子胥看著伍尚那張平靜的臉,一時語塞。伍尚笑了,拍了拍伍子胥的肩膀說:“你去吧,我不阻攔你。咱們兄弟二人,你能替父報仇,我能陪他赴死,這不是挺好的嗎?”
伍子胥還想再勸,伍尚將一張弓和一壺箭交到他手裏,說:“你快走吧!”
伍尚跟著使者回到了郢都。楚平王聽說伍子胥沒來,派出十餘名宮中衛士前去追捕伍子胥。
事實證明,他完全低估了伍子胥的能耐。
衛士們一度在一片沼澤地裏追上伍子胥。伍子胥一看只有十幾個人,三四輛車,不慌不忙地張弓搭箭,說:“你們聽好了,我現在要射最前面那個駕車的。”話音未落,弓弦響動,第一輛車的車夫慘叫一聲,墜地而死。
其餘的人嚇得趕緊低下頭,不敢再追。伍子胥又搭上一支箭:“還有不要命的嗎?”幾輛兵車一齊調頭,去得比來得還快。伍子胥大笑道:“回去告訴楚王,如果想楚國不滅,就放了我父兄,否則的話,我會將楚國變成一片廢墟!”說罷將箭插入壺中,從容離去。
衛士們回去報告楚平王,楚平王大為後悔,又派出一支數百人的部隊前去追殺伍子胥,一直追到長江邊上也沒發現他的蹤跡,無功而返。
據說,伍子胥在逃亡途中,遇到了好友申包胥。申包胥剛好從宋國訪問回來,還不知道國內發生了這樣的大事,見到伍子胥獨自一人負弓而行,神情悲憤異常,不覺大吃一驚。問明了原委之後,申包胥同樣感到憤怒,但是也不好說什麽來安慰伍子胥,只能問他有什麽打算。
伍子胥只說了八個字:“不滅楚國,誓不為人。”
如果是別人說這樣的話,申包胥會認為那是異想天開。畢竟,楚國不是一般國家,自楚武王稱霸江漢以來,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一個同盟敢說要滅掉楚國,即便是齊桓公和晉文公也不敢,因為會讓人笑掉大牙。但是,當伍子胥咬牙切齒地說出那八個字,申包胥不禁打了個寒戰,他知道這個人如果想要做一件事,就一定做得到。“你要滅掉楚國,我不能為你鼓勁,因為我是楚國人,不能背叛自己的國家;但是你身負殺父之仇,我也不能阻止你,因為我是你的朋友,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。”申包胥說,“你走吧,我不會洩露你的行蹤,但是請你記住一句話——如果你能滅掉楚國,我一定會恢覆它。”
現代人很難理解古人那種從容和坦然,更難理解他們那種舉重若輕的說話方式。“你要滅掉楚國?那好,我會恢覆它。”輕飄飄的一句話,沒有“你不要不自量力”或“你要以大局為重”之類的說教,就如同說“你要掀翻桌子?那好,我會扶起它”那麽簡單。
倒是伍奢說了一句狠話。
據《左傳》記載,伍尚一到郢都,便被拉去和伍奢一同斬首。伍奢在臨死之前說:“楚君,大夫,其旰(gān)食乎!”
楚君自然是指楚平王,大夫則是指費無極,當然也可以泛指楚國君臣。旰食即晚食,意思是你們等著伍員的報覆來臨,到時疲於奔命,想按時吃飯都難啰!
【伍子胥的神奇覆仇路】
伍子胥的覆仇,無疑是春秋戰國史上最具有戲劇性的故事。眾所周知,他後來借助吳國的力量,果然達到了消滅楚國的目的。但是關於這一段歷史,《左傳》的記載很簡潔。比如說,伍子胥離開楚國之後是如何來到吳國的,《左傳》僅有“員如吳”三個字,簡潔之至。司馬遷想必看了很不過癮,於是在《史記》的“伍子胥列傳”中加了很長一段傳說。而東漢的趙曄更是煞有介事地整了一部《吳越春秋》,將伍子胥的故事說得有滋有味。另外還有一部至今查不出作者的《越絕書》,也對伍子胥多有描述。
綜合各家之言,伍子胥的覆仇之路應該是這樣的——
他首先去到宋國,找到了流亡在那裏的大子建。這個決定說明伍子胥是相當有政治頭腦的。要想找楚平王覆仇,手裏頭必須有一張王牌,而大子建無疑是他能拿到的最好的王牌。但是他的運氣顯然不太好,宋國當時正是宋元公時期,華、向二氏作亂,政局動蕩不安,沒有人顧得上大子建這位落魄的楚國王子。伍子胥和大子建商量,與其呆在宋國耗費時間,不如到其他地方碰碰運氣,於是兩個人又來到了鄭國。
鄭定公倒是相當禮遇大子建和伍子胥,讓他們住在賓館裏,衣食住行都有專人照顧。也許在鄭定公看來,大子建畢竟是楚平王的親骨肉,說不定哪一天楚平王回心轉意要大子建回去呢!這樣的客人不能得罪,得好好供著。
但是對於大子建來說,錦衣玉食並非所求,尋回失去的地位才是最迫切的需要。他在新鄭住了幾個月,按捺不住寂寞,偷偷跑到晉國去見晉頃公。
這個時候的晉國,已經是日薄西山,根本沒心思插手楚國的內政。晉頃公更是泥菩薩過江,自身岌岌可危,但他還是擺出大國元首的架子接見了大子建。傾聽了大子建的哭訴之後,晉頃公提出一個相當坑爹的建議:“既然鄭伯那麽信任你,你何不回到鄭國去發動一場政變?到時候晉國出兵幫助你,裏應外合,把鄭國給滅了,你就是鄭國的主人。”
大子建怦然心動。回到鄭國,他便緊鑼密鼓地準備政變。鄭定公發現不對勁,派人跟蹤大子建的行蹤,很快發現他在圖謀不軌。結果大子建被抓起來砍了頭,伍子胥僥幸逃脫,帶著大子建的兒子熊勝偷偷離開了新鄭。
以上遭遇使得伍子胥明白,要想報殺父之仇,宋國、鄭國甚至晉國都靠不住,非得找吳國不可。但是去吳國的路途充滿兇險,因為從河南到江蘇,必須經過安徽的大部分地區,這一帶,當時正是楚國的版圖。而且楚國方面得知伍子胥從鄭國逃出,也加強了搜查力度,嚴防他從眼皮底下逃脫。
諸多傳奇故事發生在這一次冒險的旅途中。
在昭關(今安徽省含山縣境內),伍子胥遇到了最嚴密的盤查。當地守將把他的畫像掛在關前,過關的行人必須站到畫像前,一個個接受對照檢查盤問。伍子胥在附近的村落中躲了四五天,一直想不到過關的良策,急得頭發都白了。正在這時,一個被稱為東臯公的好心老頭認出了他,將他和熊勝接到自己家裏,又叫來自己的好朋友皇甫訥與伍子胥相見。
原來皇甫訥長得和伍子胥很相似,加上伍子胥一夜白頭,使得皇甫訥看起來更像是正版的伍子胥。三個人商議好之後,由皇甫訥假扮伍子胥去過昭關。守關的士兵看到皇甫訥那副緊張的神情,再對照畫像一看,立馬認定他就是伍子胥,不由分說,將他抓了起來送到長官那裏。而真正的伍子胥則趁亂跟著人群通過了昭關。
等到伍子胥走遠了,東臯公才拄著拐杖慢慢悠悠地來到關裏找守將,向他表示祝賀,並提出要看看伍子胥。東臯公在當地很有人望,守將和他也很熟,於是將“伍子胥”提出來。東臯公一看便笑了:“兄弟你搞錯了,這個不是伍子胥,他叫皇甫訥,是糟老頭我的好朋友,今天約好了去郊游,怎麽被你給抓起來了呢?”
守將大吃一驚,盤問了皇甫訥幾個問題,又對著畫像反覆看了幾次,終於承認了一個他不願意承認的事實:這個“伍子胥”是山寨版的。沒辦法,他只好把皇甫訥放了。
伍子胥帶著熊勝繼續東行,一路餐風宿露,還要躲避搜捕,艱辛自不待言。某一日來到長江邊上,後有追兵,前有大江,兩人只能躲在蘆葦蕩裏,形勢十分危急。恰在此時,伍子胥看到一葉扁舟,搖搖晃晃順流而下。舟上一位漁翁,悠然自得地唱著當地的情歌:
〖日月昭昭乎寢已馳,與子期乎蘆之漪。〗
蘆之漪就是蘆葦蕩。歌詞大意是,情哥哥你呀別著急,等到太陽下山月亮上來,妹妹和你相約在蘆葦蕩。伍子胥一聽便明白了,於是在蘆葦蕩裏一直躲到太陽落山。月亮剛剛掛上天幕,果然又聽到漁翁搖著小船回來,這一次唱的是:
〖日已夕兮,予心憂悲;月已馳兮,何不渡為?事寖急兮,當奈何?〗
太陽下山了,我心悲傷;月亮高掛了,你怎麽還不渡江?伍子胥帶著熊勝走出來,上了漁翁的船。他朝著漁翁作了一揖,剛想說話,漁翁制止了他:“我知道你是誰,我幫你不為別的,只是同情你的遭遇。”又問:“餓了吧?”伍子胥和熊勝都不由自主地點頭。從上午到天黑,他們粒米未進,何止是餓?簡直是要餓暈了。漁翁說:“你們還在這裏再等一下,我先給你們弄點吃的來。”
漁翁去後半個多時辰仍沒有回來,伍子胥越想越不對勁,這漁翁該不會是故意使詐,誘他們出來,然後去報官了吧?他不禁打了個冷戰,想要離開,卻又渾身乏力,估計也走不遠,幹脆又回到蘆葦從中躲起來。又過了一會兒,聽到漁翁的聲音:“蘆中人啊蘆中人,難道你已經離開了嗎?”伍子胥不敢吱聲,直到確認周圍沒有其他人,才又現身。
漁翁責備道:“我看你們面有饑色,才為你們回去拿食物,你們卻躲了起來,難道是看不起我?”
伍子胥連忙賠禮:“在下的性命本來屬於老天,現在全仗您相救,豈敢看不起!”
漁翁笑笑,奉上魚湯泡飯。伍子胥和熊勝顧不得優雅,就坐在船頭狼吞虎咽起來。漁翁蕩起雙槳,小船輕快地劃開波浪,朝著江那邊游去。等到船靠岸,伍子胥和熊勝也吃飽了。伍子胥解下隨身佩帶的七星寶劍送給漁翁,說:“我現在身無分文,無以為報,只有這把祖傳的寶劍,價值百金,就送給您做個紀念吧!”
漁翁看都沒看那寶劍,說:“我要是貪圖回報的話,大王懸賞抓你,但凡活捉你的,賞谷五萬石,封大夫爵,難道不比你這百金值錢?”伍子胥大為慚愧,將寶劍收起來,又問漁翁姓名。漁翁說:“就叫我漁丈人吧!”伍子胥只好再三道謝。漁翁搖船離岸,伍子胥揮手作別,又囑咐漁翁:“請務必掩藏好我們用過的器具,免得被人發現。”
所謂用過的器具,不過就是幾只陶碗,洗洗即可,哪裏用得著掩藏?漁翁從伍子胥的話中聽出:他還是不放心,怕我洩露他的行蹤。漁翁長嘆一聲,道:“我這樣對你,你卻不相信我,罷了罷了,我就讓你徹底放心吧!”說罷弄翻漁船,自沈於江中。
伍子胥心思縝密,對人缺乏信任感,由此可見一斑。但是,這個故事,很有可能是後人編造的。《吳越春秋》寫到這裏,接著又寫道:伍子胥來到吳國,在溧陽(今江蘇省南部)城內沿街乞討,有一個女人拿出食物讓他和熊勝吃飽,他又對這個女人說了同樣的話,“請掩藏好餐具,不要讓別人看到了。”那個女人也受不了,毅然跳江自盡。這個故事的不合理之處在於,伍子胥在楚國境內說這樣的話還情有可原,到了吳國還這樣說就沒有任何理由了——吳國又沒有懸賞要他的人頭,怕什麽呢?
不管怎麽樣,伍子胥經歷了千辛萬苦,最終抵達了吳國的首都,而且很快見到了吳王僚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他向吳王僚陳述了進攻楚國的諸多好處。吳王僚本來就對當年長岸之戰的失利耿耿於懷,一直想找機會挽回面子,聽了伍子胥的分析,未免心動。如果不是闔閭從中插一杠,伍子胥的覆仇計劃似乎馬上就能成為現實了。
闔閭對吳王僚說:“這個人不過是想利用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報仇罷了,無緣無故討伐楚國,對我們有什麽好處?”
吳王僚被澆了一盆冷水,清醒了許多。伍子胥不由得多看了闔閭幾眼,只見這個年輕人長著一張養尊處優的臉,白白凈凈,胡須打理得一絲不茍,穿著打扮十分華麗,一副公子哥兒的模樣,很難讓人聯想到長岸之戰中勇奪餘皇的吳軍英雄。
“此人不簡單。”伍子胥暗想。吳王僚確實是一個值得投靠的人物,但是相比之下,闔閭似乎更讓伍子胥一見傾心。而且,從闔閭的眼神中,伍子胥還讀到了一種旁人難以察覺的欲望:闔閭並不甘居於吳王僚之下,他想成為吳國的主人。
闔閭有這種欲望是不難理解的。按照吳國“兄終弟及”的傳統,夷昧死後,王位本應由季劄繼承,但是季劄拒不接受,那就應該按“父死子替”的原則,由夷昧的長子闔閭即位。沒想到僚這個伯父捷足先登,以先王壽夢庶子的身份搶占了王位,闔閭怎麽吞得下這口氣?
沒費多少思量,伍子胥便作出一個重大決定:他要成為闔閭的朋友,而不是敵人。於是話鋒一轉,對吳王僚說:“這位公子言之有理,您身為國君,確實不應該為了某一個人的私欲而興兵。”
吳王僚很不悅:“你跟我說了一大通進攻楚國的好處,不就是要鼓動我討伐楚國嗎?”
伍子胥說:“國君是一國之人的國君,不能意氣用事,軍國大事尤其如此。如果為了下臣而興兵,不是為君之道,請您三思。”
闔閭意味深長地看了伍子胥一眼,伍子胥的眼神和他一接觸,趕緊閃開,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。這一看一閃,兩個人便勾搭上了。吳王僚卻沒有註意到這一幕,更沒有想到這次會面會給他帶來滅頂之災。
伍子胥見過吳王僚之後,便主動引退,帶著熊勝過起了躬耕於野的隱居生活。當然,所謂躬耕,恐怕只是掩人耳目,每個月都有人從闔閭府上給他們送來吃用之物,日子過得還是蠻愜意的。
伍子胥給闔閭的回報是一個人。
這個人名叫專諸。據《吳越春秋》記載,伍子胥在逃亡途中,見到專諸在路上和人發生爭執,對方人多勢眾,專諸渾然不懼,怒目圓睜,“有萬人之氣”,把對方逼得節節後退。然而就在這個時候,專諸的老婆倚在門口嬌滴滴地喚了一聲:“諸,你還不回家吃飯?”專諸立馬洩了氣,顧不得打人,老老實實回家吃飯。伍子胥覺得又好氣又好笑,攔住他問:“你一個大男人,剛剛還在大發雷霆,怎麽老婆一句話就把你弄得服服帖帖了呢?”專諸橫了他一眼:“你看看我,看仔細點,我像是個傻瓜嗎?不像,那你說話為什麽那麽粗魯?告訴你,我是屈居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明白嗎?”伍子胥一聽,滿肚子不屑立馬化為敬佩之情,當即向專諸賠禮道歉。專諸見伍子胥儀表堂堂,想必不是一般人,也請他到家中一敘,兩人竟成莫逆之交。
自古以來怕老婆還振振有詞的,專諸當屬第一人。馮夢龍寫《東周列國志》到這一節,也許覺得怕老婆這種事非英雄所為,便將那女人的身份改為專諸的老母。這樣一來,百善孝為先,專諸頭上的光環便又增加一圈了。
伍子胥將專諸引見給闔閭,闔閭天天給他吃好的喝好的,小心伺候著,甚為謙恭。如此過了一段日子,專諸終於對闔閭說:“您有什麽要我做的,盡管開口吧!我一介野人,能得公子如此禮遇,便是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。”
闔閭等的便是這句“在所不惜”,當下摒退左右,直截了當地告訴專諸:“吳王之位本該是我的,現在卻被他人占據,我想請您殺了他,幫我奪回王位。”
闔閭說得輕松,專諸卻知道這真是要拿他的性命去報答這段日子的養尊處優——吳王僚身邊護衛眾多,防備周密,無論刺殺成功與否,刺客活著回來的概率基本為零。他沈吟了片刻,一個大膽的計劃出現在腦子裏,問道:“吳王最喜歡吃什麽?”
闔閭說:“魚。”
專諸說:“那就請您派我去太湖學廚藝吧,給我三個月時間,我一定做出吳王最愛吃的魚。”
闔閭說:“好。”
專諸從此在太湖學習廚藝,伍子胥依舊在裝模作樣地“躬耕”。
這期間,吳國加快了進攻楚國的步伐。
公元前519年,吳王僚親率大軍進攻楚國的州來。楚平王派令尹陽匄和司馬薳(wěi)越帶領楚、頓、胡、沈、蔡、陳、許七國聯軍救援,在鐘離(今安徽省境內)與吳軍相遇。大戰在即,楚軍統帥陽匄突然發病身亡,聯軍氣勢為之一挫。闔閭對吳王僚說:“諸侯從楚者甚眾,然而都是小國,害怕楚國迫害自己,所以不得不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現在來說說楚國的事情。
隨著楚平王政權的逐漸穩固,新的矛盾也在產生。公元前528年九月,令尹鬥成然被殺。鬥成然是扶助楚平王上臺的關鍵人物,一度深受信任,然而居功自傲,與楚國的望族養氏(養由基的後人)結黨營私,貪得無厭。楚平王殺鬥成然,並滅養氏滿門。隨後又立鬥成然的兒子鬥辛為鄖公,以示不忘舊功。
楚平王還是蔡公的時候,在蔡國娶妻,生了一個兒子,取名為建。楚平王即位之後,立建為大子,命伍舉的兒子伍奢為大傅,大夫費無極為少傅,共同負責教育大子建。
前面說到,伍舉的父親伍參與蔡國大師公子朝是好朋友,伍舉與公子朝的兒子公孫歸生曾經自幼相交,情同手足,兩家乃是世交。公孫歸生的兒子朝吳也是擁立楚平王的有功之臣,再加上有伍家這層關系,楚平王對朝吳格外恩寵,讓其繼續居住在蔡國,有事必問之。因此,朝吳在蔡國雖然只是大夫之職,地位卻十分顯赫。
天下本無事,自有來事之人,這個人便是費無極。
《左傳》記載,費無極擔任大子少傅,卻不被大子建待見。這一來與他的人品卑劣有關,二來也與大傅伍奢過於強勢有關。費無極既恨大子建看不起自己,且嫉妒伍奢得勢,久而久之,怨念便變成了魔鬼。
公元前527年,費無極奉命出使蔡國,借機拜訪了朝吳。
他對朝吳說:“大王對您的信任,普天之下無人不知,否則的話,他也不會放心讓您呆在蔡國。”
朝吳笑而不語。費無極說的是實話,以朝吳的才能和在蔡國的影響力,楚平王還能讓他呆在蔡國,無疑是極大的信任。
“但是,”費無極話鋒一轉,“令人深感不平的是,您這樣的人物,如果在楚國,至少是個卿,在蔡國卻還只是個大夫,實在有辱您的身份。我願意為您去做工作,讓您在蔡國也有個合適的地位,如何?”
朝吳一下子警惕起來。無事獻殷勤,非奸即盜,費無極向來無寶不落,怎麽會無端端地替他考慮地位的問題呢?他立馬站起來,朝費無極作了一個揖說:“您的好意,我心領了。不過我現在過得很滿足,一點也不操心所謂的地位問題,您還是請回吧!”
費無極訕笑道:“我只是替您鳴不平,鳴不平。”告辭出來,就去了蔡國幾位重臣的府上。
他對那幾位說的又是另一套:“楚王寵信朝吳,所以讓他留在蔡國。你們幾位在楚王心中的分量遠遠比不上他,爵位卻比他高,難道不覺得很危險嗎?”
那幾位本來就內心覆雜——推翻楚靈王,恢覆蔡國的獨立,無疑是朝吳的首功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朝吳曾與楚平王聯手作戰,竟然成為了楚平王的親信,事情就有點尷尬了。一個身居重位的蔡國人,怎麽可以和楚王保持這麽良好的關系呢?這對於蔡國的國家安全難道不是一個嚴重的威脅?這種親密的關系使得朝吳在蔡國成為了受防範的人,本來他應該受到英雄般擁戴,即便當上蔡國的大師也未嘗不可(這個職務他的祖父曾經擔任過),可人們故意不提這茬,只讓他繼續當大夫——經過費無極這樣一提醒,那幾位似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而且明白該怎麽做了。
公元前527年夏天,蔡國人群起而攻之,將朝吳驅逐出境。朝吳也不生氣,跑到鄭國過起了優哉游哉的流亡的日子。楚平王得知此事,勃然大怒,責問費無極:“寡人信任朝吳,所以將他安置在蔡國,日後還會有用得著他的地方。而且如果沒有朝吳,寡人也就沒有今天。你究竟是為了什麽要挑撥蔡人將朝吳趕走?”
費無極說:“臣難道不想朝吳為楚國服務?然而臣早就知道,這個人只愛蔡國,對楚國並無忠心。只要他在蔡國,蔡國就會像鳥兒一樣,很快飛離楚國的懷抱。我用計去除他,是想剪掉蔡國的羽翼,好讓它飛不走啊!”
這樣的解釋,楚平王居然也接受了。
同年春天,吳王夷昧去世。前面說過,夷昧的父親壽夢有四個兒子,老大叫諸樊,老二叫餘祭,夷昧是老三,老四就是那位“嘆為觀止”的季劄。壽夢立下的遺囑,是兄終弟及。因此諸樊死後,餘祭即位;餘祭被殺,夷昧上臺;現在夷昧撒手而去,按道理應該輪到季劄了。但是季劄堅決不當這個吳王,群臣一定要他當,他便故伎重施,跑到鄉下去種田。這種情況下,群臣只好改立壽夢的庶長子僚為君,也就是歷史上的吳王僚。
吳王僚即位三年,率兵討伐楚國。楚平王派令尹陽匄和司馬公子魴出戰,在長岸(今安徽省境內)大敗吳軍,連吳王的乘舟“餘皇”也成為了楚軍的戰利品。
吳軍大將、夷昧的長子闔閭為吳國挽回了一點面子,他對自己的部下說:“喪失了先王的乘舟,不是我闔閭一個人的罪過,你們大家都有份。讓我們同心協力,把餘皇搶回來,以免除死罪!”部下都說:“我們聽您的。”於是選派死士三人,穿上楚軍的服裝,混入楚軍部隊,潛伏在餘皇附近。闔閭亦率軍尾隨楚軍,乘其不備發動攻擊,裏應外合,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,成功地將餘皇搶了回去。
長岸之戰雖以楚軍勝利而告終,但是吳軍的戰鬥力也給楚平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長岸之戰的第二年,公元前524年冬天,楚平王采納左尹王子勝的建議,將居住在葉城(今河南省境內)的許人南遷至白羽,派重兵把守葉城,以防範晉國入侵。公元前523年春天,又派令尹陽匄修築郟城(今河南省境內)。這也是當年楚莊王對付少數民族叛亂時采用的策略,先關好北大門,再騰出手來專心致志對付吳國人。當時就有人評論:“楚王的志向不在與晉國爭奪諸侯,僅求自保而已。”
很難說楚平王是不是學著楚莊王依樣畫葫蘆,關好北大門後,他馬上派費無極前往秦國,向秦哀公求親,為大子建迎娶秦哀公的女兒——回想當年,楚莊王平定百濮和庸人之亂,也是主動向秦國人靠攏,借助了秦國的力量才順利完成的。
至此為止,楚平王作為一位君主的表現可圈可點。如若忽略其使用陰謀詭計誘使王子比和王子黑肱自殺這一史實,他甚至稱得上是一位明君。可是,當他那位千嬌百媚的兒媳婦千裏迢迢從秦國來到郢都之後,他的人生出現了轉折點。
費無極沒有將她直接送到大子建的東宮,而是先安置在賓館裏住下,然後跑去對楚平王說:“下臣白活了數十年,從未見過如此婀娜的女子。”
楚平王怦然心動,趁著夜色撩人,喬裝改扮,跟著費無極去了賓館偷看新媳婦。回來之後,他便不再說話,站在王宮的院子裏,對著一輪明月沈默了足足半個時辰。
費無極看在眼裏,喜在心上。等到楚平王踱回殿內,他小心翼翼地跟上去,試探性地問了一句:“莫非,大王很喜歡秦國公主?”
楚平王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,欲言又止。
費無極說:“喜歡的話,娶過來就是。”
楚平王說:“這,難道可以嗎?”
費無極說:“有什麽不可以?整個楚國都是大王的,大王想要什麽就是什麽。”
楚平王說:“那大子怎麽辦?”
費無極說:“大子又沒見過公主,您再為他說一門親事不就解決了?”
楚平王臉上竟然出現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紅暈。
在中國歷史上,楚平王不是第一位也絕不是最後一位搶兒子老婆的人。現在聽起來,這件事情雖然離譜,但在當時並未引起多大轟動。
同年夏天,楚平王派水軍討伐居住在今湖北石首附近的濮人。費無極建議楚平王:“晉國之所以稱霸多年,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中原各國,而楚國偏遠,所以未能與之爭奪。如果趁這次討伐的機會擴大城父(今河南省境內)的城墻,令大子鎮守此地,加強與北方諸國的聯系,而您則專心經略南方,天下唾手可得。”
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事不正常。大子是未來的國君,按規定必須居住在國都,怎麽能夠派去戍邊呢?但是楚平王很爽快地采納了費無極的建議,命令大子建遷到城父去居住。原因很簡單,據後宮傳來的消息,嬴氏夫人,也就是秦國公主已經懷孕了。
同年冬天,楚平王和嬴氏的兒子熊珍誕生。
費無極非常體貼也非常及時地給楚平王送來一個情報:大子建和伍奢擁兵自重,密謀造反,並且與齊、晉串通,準備進攻楚國!
楚平王不假思索,立刻派人前往城父責問伍奢有沒有這回事。
伍奢回答:“大王搶了大子的老婆,已經很過分了,現在居然聽信這樣的饞言,難道不是很可笑嗎?”
使者當場將伍奢抓起來,送往郢都。
與此同時,城父司馬(地方的軍事長官,相當於現在的守備司令)奮揚接到了楚平王給他的密詔,上面只寫了八個字:“大子叛國,執而殺之!”
奮揚派人將大子建護送去了宋國,然後將自己綁了起來,前往郢都謝罪。
楚平王十分惱怒,說:“命令是寡人親手所寫,是你親眼所見,是誰走漏了風聲,讓大子逃跑了?”
奮揚如實回答:“是下臣所為。當初您命大子駐守城父,交代下臣說,要侍奉大子如同侍奉國君。下臣的智商有限,不能變通,嚴格執行了您的這道命令,對於您後來要殺大子那道命令,就不知道該怎麽辦了,只好將大子放走。後來下臣也很後悔,但已經來不及了。”
楚平王冷笑一聲:“那你還敢來見我?”
奮揚說:“下臣沒有完成您的使命,如果再不來向您請罪,那就是一錯再錯,逃到哪裏都無處藏身。”
楚平王沈吟半晌,說:“你回去吧,就當這事沒發生過。”
西漢劉向著《說苑》,其中有“立節”一篇,便將奮揚這件事收錄其中。楚平王對奮揚的處理,說明人性的覆雜:他聽信費無極的饞言要殺大子建(實際上也是為了讓熊珍成為大子),自是昏庸;有感於奮揚的忠義而寬赦其罪,又頗有明君之度。如果這件事到此為止,倒也沒有釀成大錯。但是,楚平王緊接著又做了一件事,導致楚國此後數十年的動蕩不安,也為他本人死後被掘墓鞭屍埋下了伏筆。
他聽從費無極的建議,處死了伍奢。
處死伍奢也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伍奢有兩個兒子,其中一個叫伍員(yún),字子胥,歷史上一般稱其為伍子胥(xǔ)。
處死伍奢之前,費無極還向楚平王建議:“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很有才,萬一跑到了吳國,必為楚國之患。請以赦免伍奢為名,召他們前來郢都,一網打盡,否則後患無窮。”
楚平王同意了,派使者去找伍奢,要他寫信給兩個兒子,說:“把他們叫過來,則放你一條生路,不然就要你死!”伍奢淡然一笑,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,說:“大王命令我寫信,我豈能不從?只不過請你轉告大王,知子莫若父。伍尚(伍奢的長子)為人仁厚,看到我的信必定會來;伍員為人剛戾隱忍,能成大事,他才不會輕易上當。”楚平王不聽,還是派人將信送到了伍尚做官的棠地(今河南省境內),而且說:“來,則免你們的父親一死;不來,馬上處死他。”
當時伍子胥也在棠地。看到伍奢的親筆信之後,伍尚便收拾行裝,準備出發。伍子胥說:“大王召我兄弟,並不是真想放父親一條生路,不過是想斬草除根,不留後患罷了。我們去或不去,父親都難逃一死,何必讓我們也白白送死?如果連我們都死了,還有誰能夠替父親報仇?不如投奔吳國,借吳國的力量回來為父報仇。”
伍尚說:“我難道不知道這是個圈套?可是大王以父親的性命為要挾,我如果不去,不就是拋棄了老父親嗎?天下人會怎麽看待我們伍家?”
“可是……”伍子胥看著伍尚那張平靜的臉,一時語塞。伍尚笑了,拍了拍伍子胥的肩膀說:“你去吧,我不阻攔你。咱們兄弟二人,你能替父報仇,我能陪他赴死,這不是挺好的嗎?”
伍子胥還想再勸,伍尚將一張弓和一壺箭交到他手裏,說:“你快走吧!”
伍尚跟著使者回到了郢都。楚平王聽說伍子胥沒來,派出十餘名宮中衛士前去追捕伍子胥。
事實證明,他完全低估了伍子胥的能耐。
衛士們一度在一片沼澤地裏追上伍子胥。伍子胥一看只有十幾個人,三四輛車,不慌不忙地張弓搭箭,說:“你們聽好了,我現在要射最前面那個駕車的。”話音未落,弓弦響動,第一輛車的車夫慘叫一聲,墜地而死。
其餘的人嚇得趕緊低下頭,不敢再追。伍子胥又搭上一支箭:“還有不要命的嗎?”幾輛兵車一齊調頭,去得比來得還快。伍子胥大笑道:“回去告訴楚王,如果想楚國不滅,就放了我父兄,否則的話,我會將楚國變成一片廢墟!”說罷將箭插入壺中,從容離去。
衛士們回去報告楚平王,楚平王大為後悔,又派出一支數百人的部隊前去追殺伍子胥,一直追到長江邊上也沒發現他的蹤跡,無功而返。
據說,伍子胥在逃亡途中,遇到了好友申包胥。申包胥剛好從宋國訪問回來,還不知道國內發生了這樣的大事,見到伍子胥獨自一人負弓而行,神情悲憤異常,不覺大吃一驚。問明了原委之後,申包胥同樣感到憤怒,但是也不好說什麽來安慰伍子胥,只能問他有什麽打算。
伍子胥只說了八個字:“不滅楚國,誓不為人。”
如果是別人說這樣的話,申包胥會認為那是異想天開。畢竟,楚國不是一般國家,自楚武王稱霸江漢以來,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一個同盟敢說要滅掉楚國,即便是齊桓公和晉文公也不敢,因為會讓人笑掉大牙。但是,當伍子胥咬牙切齒地說出那八個字,申包胥不禁打了個寒戰,他知道這個人如果想要做一件事,就一定做得到。“你要滅掉楚國,我不能為你鼓勁,因為我是楚國人,不能背叛自己的國家;但是你身負殺父之仇,我也不能阻止你,因為我是你的朋友,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。”申包胥說,“你走吧,我不會洩露你的行蹤,但是請你記住一句話——如果你能滅掉楚國,我一定會恢覆它。”
現代人很難理解古人那種從容和坦然,更難理解他們那種舉重若輕的說話方式。“你要滅掉楚國?那好,我會恢覆它。”輕飄飄的一句話,沒有“你不要不自量力”或“你要以大局為重”之類的說教,就如同說“你要掀翻桌子?那好,我會扶起它”那麽簡單。
倒是伍奢說了一句狠話。
據《左傳》記載,伍尚一到郢都,便被拉去和伍奢一同斬首。伍奢在臨死之前說:“楚君,大夫,其旰(gān)食乎!”
楚君自然是指楚平王,大夫則是指費無極,當然也可以泛指楚國君臣。旰食即晚食,意思是你們等著伍員的報覆來臨,到時疲於奔命,想按時吃飯都難啰!
【伍子胥的神奇覆仇路】
伍子胥的覆仇,無疑是春秋戰國史上最具有戲劇性的故事。眾所周知,他後來借助吳國的力量,果然達到了消滅楚國的目的。但是關於這一段歷史,《左傳》的記載很簡潔。比如說,伍子胥離開楚國之後是如何來到吳國的,《左傳》僅有“員如吳”三個字,簡潔之至。司馬遷想必看了很不過癮,於是在《史記》的“伍子胥列傳”中加了很長一段傳說。而東漢的趙曄更是煞有介事地整了一部《吳越春秋》,將伍子胥的故事說得有滋有味。另外還有一部至今查不出作者的《越絕書》,也對伍子胥多有描述。
綜合各家之言,伍子胥的覆仇之路應該是這樣的——
他首先去到宋國,找到了流亡在那裏的大子建。這個決定說明伍子胥是相當有政治頭腦的。要想找楚平王覆仇,手裏頭必須有一張王牌,而大子建無疑是他能拿到的最好的王牌。但是他的運氣顯然不太好,宋國當時正是宋元公時期,華、向二氏作亂,政局動蕩不安,沒有人顧得上大子建這位落魄的楚國王子。伍子胥和大子建商量,與其呆在宋國耗費時間,不如到其他地方碰碰運氣,於是兩個人又來到了鄭國。
鄭定公倒是相當禮遇大子建和伍子胥,讓他們住在賓館裏,衣食住行都有專人照顧。也許在鄭定公看來,大子建畢竟是楚平王的親骨肉,說不定哪一天楚平王回心轉意要大子建回去呢!這樣的客人不能得罪,得好好供著。
但是對於大子建來說,錦衣玉食並非所求,尋回失去的地位才是最迫切的需要。他在新鄭住了幾個月,按捺不住寂寞,偷偷跑到晉國去見晉頃公。
這個時候的晉國,已經是日薄西山,根本沒心思插手楚國的內政。晉頃公更是泥菩薩過江,自身岌岌可危,但他還是擺出大國元首的架子接見了大子建。傾聽了大子建的哭訴之後,晉頃公提出一個相當坑爹的建議:“既然鄭伯那麽信任你,你何不回到鄭國去發動一場政變?到時候晉國出兵幫助你,裏應外合,把鄭國給滅了,你就是鄭國的主人。”
大子建怦然心動。回到鄭國,他便緊鑼密鼓地準備政變。鄭定公發現不對勁,派人跟蹤大子建的行蹤,很快發現他在圖謀不軌。結果大子建被抓起來砍了頭,伍子胥僥幸逃脫,帶著大子建的兒子熊勝偷偷離開了新鄭。
以上遭遇使得伍子胥明白,要想報殺父之仇,宋國、鄭國甚至晉國都靠不住,非得找吳國不可。但是去吳國的路途充滿兇險,因為從河南到江蘇,必須經過安徽的大部分地區,這一帶,當時正是楚國的版圖。而且楚國方面得知伍子胥從鄭國逃出,也加強了搜查力度,嚴防他從眼皮底下逃脫。
諸多傳奇故事發生在這一次冒險的旅途中。
在昭關(今安徽省含山縣境內),伍子胥遇到了最嚴密的盤查。當地守將把他的畫像掛在關前,過關的行人必須站到畫像前,一個個接受對照檢查盤問。伍子胥在附近的村落中躲了四五天,一直想不到過關的良策,急得頭發都白了。正在這時,一個被稱為東臯公的好心老頭認出了他,將他和熊勝接到自己家裏,又叫來自己的好朋友皇甫訥與伍子胥相見。
原來皇甫訥長得和伍子胥很相似,加上伍子胥一夜白頭,使得皇甫訥看起來更像是正版的伍子胥。三個人商議好之後,由皇甫訥假扮伍子胥去過昭關。守關的士兵看到皇甫訥那副緊張的神情,再對照畫像一看,立馬認定他就是伍子胥,不由分說,將他抓了起來送到長官那裏。而真正的伍子胥則趁亂跟著人群通過了昭關。
等到伍子胥走遠了,東臯公才拄著拐杖慢慢悠悠地來到關裏找守將,向他表示祝賀,並提出要看看伍子胥。東臯公在當地很有人望,守將和他也很熟,於是將“伍子胥”提出來。東臯公一看便笑了:“兄弟你搞錯了,這個不是伍子胥,他叫皇甫訥,是糟老頭我的好朋友,今天約好了去郊游,怎麽被你給抓起來了呢?”
守將大吃一驚,盤問了皇甫訥幾個問題,又對著畫像反覆看了幾次,終於承認了一個他不願意承認的事實:這個“伍子胥”是山寨版的。沒辦法,他只好把皇甫訥放了。
伍子胥帶著熊勝繼續東行,一路餐風宿露,還要躲避搜捕,艱辛自不待言。某一日來到長江邊上,後有追兵,前有大江,兩人只能躲在蘆葦蕩裏,形勢十分危急。恰在此時,伍子胥看到一葉扁舟,搖搖晃晃順流而下。舟上一位漁翁,悠然自得地唱著當地的情歌:
〖日月昭昭乎寢已馳,與子期乎蘆之漪。〗
蘆之漪就是蘆葦蕩。歌詞大意是,情哥哥你呀別著急,等到太陽下山月亮上來,妹妹和你相約在蘆葦蕩。伍子胥一聽便明白了,於是在蘆葦蕩裏一直躲到太陽落山。月亮剛剛掛上天幕,果然又聽到漁翁搖著小船回來,這一次唱的是:
〖日已夕兮,予心憂悲;月已馳兮,何不渡為?事寖急兮,當奈何?〗
太陽下山了,我心悲傷;月亮高掛了,你怎麽還不渡江?伍子胥帶著熊勝走出來,上了漁翁的船。他朝著漁翁作了一揖,剛想說話,漁翁制止了他:“我知道你是誰,我幫你不為別的,只是同情你的遭遇。”又問:“餓了吧?”伍子胥和熊勝都不由自主地點頭。從上午到天黑,他們粒米未進,何止是餓?簡直是要餓暈了。漁翁說:“你們還在這裏再等一下,我先給你們弄點吃的來。”
漁翁去後半個多時辰仍沒有回來,伍子胥越想越不對勁,這漁翁該不會是故意使詐,誘他們出來,然後去報官了吧?他不禁打了個冷戰,想要離開,卻又渾身乏力,估計也走不遠,幹脆又回到蘆葦從中躲起來。又過了一會兒,聽到漁翁的聲音:“蘆中人啊蘆中人,難道你已經離開了嗎?”伍子胥不敢吱聲,直到確認周圍沒有其他人,才又現身。
漁翁責備道:“我看你們面有饑色,才為你們回去拿食物,你們卻躲了起來,難道是看不起我?”
伍子胥連忙賠禮:“在下的性命本來屬於老天,現在全仗您相救,豈敢看不起!”
漁翁笑笑,奉上魚湯泡飯。伍子胥和熊勝顧不得優雅,就坐在船頭狼吞虎咽起來。漁翁蕩起雙槳,小船輕快地劃開波浪,朝著江那邊游去。等到船靠岸,伍子胥和熊勝也吃飽了。伍子胥解下隨身佩帶的七星寶劍送給漁翁,說:“我現在身無分文,無以為報,只有這把祖傳的寶劍,價值百金,就送給您做個紀念吧!”
漁翁看都沒看那寶劍,說:“我要是貪圖回報的話,大王懸賞抓你,但凡活捉你的,賞谷五萬石,封大夫爵,難道不比你這百金值錢?”伍子胥大為慚愧,將寶劍收起來,又問漁翁姓名。漁翁說:“就叫我漁丈人吧!”伍子胥只好再三道謝。漁翁搖船離岸,伍子胥揮手作別,又囑咐漁翁:“請務必掩藏好我們用過的器具,免得被人發現。”
所謂用過的器具,不過就是幾只陶碗,洗洗即可,哪裏用得著掩藏?漁翁從伍子胥的話中聽出:他還是不放心,怕我洩露他的行蹤。漁翁長嘆一聲,道:“我這樣對你,你卻不相信我,罷了罷了,我就讓你徹底放心吧!”說罷弄翻漁船,自沈於江中。
伍子胥心思縝密,對人缺乏信任感,由此可見一斑。但是,這個故事,很有可能是後人編造的。《吳越春秋》寫到這裏,接著又寫道:伍子胥來到吳國,在溧陽(今江蘇省南部)城內沿街乞討,有一個女人拿出食物讓他和熊勝吃飽,他又對這個女人說了同樣的話,“請掩藏好餐具,不要讓別人看到了。”那個女人也受不了,毅然跳江自盡。這個故事的不合理之處在於,伍子胥在楚國境內說這樣的話還情有可原,到了吳國還這樣說就沒有任何理由了——吳國又沒有懸賞要他的人頭,怕什麽呢?
不管怎麽樣,伍子胥經歷了千辛萬苦,最終抵達了吳國的首都,而且很快見到了吳王僚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他向吳王僚陳述了進攻楚國的諸多好處。吳王僚本來就對當年長岸之戰的失利耿耿於懷,一直想找機會挽回面子,聽了伍子胥的分析,未免心動。如果不是闔閭從中插一杠,伍子胥的覆仇計劃似乎馬上就能成為現實了。
闔閭對吳王僚說:“這個人不過是想利用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報仇罷了,無緣無故討伐楚國,對我們有什麽好處?”
吳王僚被澆了一盆冷水,清醒了許多。伍子胥不由得多看了闔閭幾眼,只見這個年輕人長著一張養尊處優的臉,白白凈凈,胡須打理得一絲不茍,穿著打扮十分華麗,一副公子哥兒的模樣,很難讓人聯想到長岸之戰中勇奪餘皇的吳軍英雄。
“此人不簡單。”伍子胥暗想。吳王僚確實是一個值得投靠的人物,但是相比之下,闔閭似乎更讓伍子胥一見傾心。而且,從闔閭的眼神中,伍子胥還讀到了一種旁人難以察覺的欲望:闔閭並不甘居於吳王僚之下,他想成為吳國的主人。
闔閭有這種欲望是不難理解的。按照吳國“兄終弟及”的傳統,夷昧死後,王位本應由季劄繼承,但是季劄拒不接受,那就應該按“父死子替”的原則,由夷昧的長子闔閭即位。沒想到僚這個伯父捷足先登,以先王壽夢庶子的身份搶占了王位,闔閭怎麽吞得下這口氣?
沒費多少思量,伍子胥便作出一個重大決定:他要成為闔閭的朋友,而不是敵人。於是話鋒一轉,對吳王僚說:“這位公子言之有理,您身為國君,確實不應該為了某一個人的私欲而興兵。”
吳王僚很不悅:“你跟我說了一大通進攻楚國的好處,不就是要鼓動我討伐楚國嗎?”
伍子胥說:“國君是一國之人的國君,不能意氣用事,軍國大事尤其如此。如果為了下臣而興兵,不是為君之道,請您三思。”
闔閭意味深長地看了伍子胥一眼,伍子胥的眼神和他一接觸,趕緊閃開,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。這一看一閃,兩個人便勾搭上了。吳王僚卻沒有註意到這一幕,更沒有想到這次會面會給他帶來滅頂之災。
伍子胥見過吳王僚之後,便主動引退,帶著熊勝過起了躬耕於野的隱居生活。當然,所謂躬耕,恐怕只是掩人耳目,每個月都有人從闔閭府上給他們送來吃用之物,日子過得還是蠻愜意的。
伍子胥給闔閭的回報是一個人。
這個人名叫專諸。據《吳越春秋》記載,伍子胥在逃亡途中,見到專諸在路上和人發生爭執,對方人多勢眾,專諸渾然不懼,怒目圓睜,“有萬人之氣”,把對方逼得節節後退。然而就在這個時候,專諸的老婆倚在門口嬌滴滴地喚了一聲:“諸,你還不回家吃飯?”專諸立馬洩了氣,顧不得打人,老老實實回家吃飯。伍子胥覺得又好氣又好笑,攔住他問:“你一個大男人,剛剛還在大發雷霆,怎麽老婆一句話就把你弄得服服帖帖了呢?”專諸橫了他一眼:“你看看我,看仔細點,我像是個傻瓜嗎?不像,那你說話為什麽那麽粗魯?告訴你,我是屈居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明白嗎?”伍子胥一聽,滿肚子不屑立馬化為敬佩之情,當即向專諸賠禮道歉。專諸見伍子胥儀表堂堂,想必不是一般人,也請他到家中一敘,兩人竟成莫逆之交。
自古以來怕老婆還振振有詞的,專諸當屬第一人。馮夢龍寫《東周列國志》到這一節,也許覺得怕老婆這種事非英雄所為,便將那女人的身份改為專諸的老母。這樣一來,百善孝為先,專諸頭上的光環便又增加一圈了。
伍子胥將專諸引見給闔閭,闔閭天天給他吃好的喝好的,小心伺候著,甚為謙恭。如此過了一段日子,專諸終於對闔閭說:“您有什麽要我做的,盡管開口吧!我一介野人,能得公子如此禮遇,便是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。”
闔閭等的便是這句“在所不惜”,當下摒退左右,直截了當地告訴專諸:“吳王之位本該是我的,現在卻被他人占據,我想請您殺了他,幫我奪回王位。”
闔閭說得輕松,專諸卻知道這真是要拿他的性命去報答這段日子的養尊處優——吳王僚身邊護衛眾多,防備周密,無論刺殺成功與否,刺客活著回來的概率基本為零。他沈吟了片刻,一個大膽的計劃出現在腦子裏,問道:“吳王最喜歡吃什麽?”
闔閭說:“魚。”
專諸說:“那就請您派我去太湖學廚藝吧,給我三個月時間,我一定做出吳王最愛吃的魚。”
闔閭說:“好。”
專諸從此在太湖學習廚藝,伍子胥依舊在裝模作樣地“躬耕”。
這期間,吳國加快了進攻楚國的步伐。
公元前519年,吳王僚親率大軍進攻楚國的州來。楚平王派令尹陽匄和司馬薳(wěi)越帶領楚、頓、胡、沈、蔡、陳、許七國聯軍救援,在鐘離(今安徽省境內)與吳軍相遇。大戰在即,楚軍統帥陽匄突然發病身亡,聯軍氣勢為之一挫。闔閭對吳王僚說:“諸侯從楚者甚眾,然而都是小國,害怕楚國迫害自己,所以不得不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